第一千二百章 建都安邑苦缺粮(2 / 3)

办法。这次决策,洛阳是大多数人认为该去的,朕相信,大多数人都会为去洛阳而努力。不过朕觉得,大雪即将降临,如果这时候行军,恐怕路上士兵经不住大雪,因此朕欲在安邑建设行宫,称为北都。一方面是大雪封路难以行走,另一方面是利用这个时候,整顿一下河东郡吏治,使河东郡成为朕今后一统天下的基地。”刘协现在手中有的是黄河以南的洛阳地区,而河东郡在黄河以北,刘协就打算趁这个时机规范这一片地区。第一要做的自然是给大家一个住处,安邑是大汉朝最奇怪的一个城市,说是一个城市,其实是两个城市。中条山在安邑开始转弯,形成一个半包围。致使安邑东南面是中条山,西面是盐湖区,盐湖旁边有一山名唤稷王山,县中一岗名曰鸣条岗。安邑东南五里有山叫瑶台,山下有一条裂陷向东南突出,全长二百余里。总的说来,安邑东高西低,东部山区,中部丘陵,西部平川。而安邑城就建在中部的丘陵地带,县城大多是低矮的草房,城墙周长一万步左右,在县城中央有一个方形的小城,周长约二千七百步,据说是当初夏朝的都城。小城的城墙已经坍塌,里面有些茅屋,可是已经非常破烂,当地百姓说这里原本是有人家的,只是应为这里是安邑县最高的地方,平时风大,茅屋经常被风损坏,所以住在上面的人家慢慢的都迁徙到下面来了。在安邑县城旁边是郡城,也就是刘协暂时居住的地方,这边比县城略小一些,但是房屋明显比县城那边要高大一些,而且瓦房的比例也比县城居多。对于刘协来说,要建都安邑,最好的选择自然是县城中的那个小方城,不光是那儿是夏朝的都城,最重要的原因是那儿居于安邑县城的中间,地势比县城的其他地方高,有利于防守和发现敌情。历史上记载,汉献帝居于安邑,无高屋,大臣们在篱笆院子里面议事,百姓在篱笆外面围观,估计就是这里了。不过刘协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发面团,既然要在这里居住,哪怕是临时的,也得有个像样的地方,要不然这些士兵和后宫中的人不冻死才怪。“启奏陛下,建设行宫和军营,需要大量的砖瓦木石,安邑人口不多,难以筹集。就算能够征集足够的人手,采集砖瓦木石也需要时间······”王邑很是熟悉安邑的情况,这样大规模的建设行宫,还有数万人的军营,没有一年半载很难成功。可是眼下已经是冬月,大雪随时会来,根本等不到行宫和军营建好。刘协笑了笑:“王太守不用着急,平常情况,自然是用砖瓦木石。可是现在不是特殊情况吗?先对付眼前的寒冬,等明年天气转暖,在重建皇宫即可。”“可是砖瓦木石采集需要时间······”王邑急道。“无需砖瓦木石,直接夯土为墙,上盖茅草即可。”刘协打断王邑的话。只不过,刘协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文武百官的支持,赵温站出来说道:“启奏陛下,陛下乃千金之躯,岂能土墙茅屋······”刘协看了一眼赵温,这些世家大户就是讲究,平时候也就算了,现在是什么时候?大雪马上就要到了,现在是跟时间赛跑。如果在大雪之前无法盖起茅屋,自己的士兵不知道要冻死多少。在这种时候,这些世家还在顾忌他们的面子,真是迂腐。“王太守,如果不打搅百姓,能够征集多少砖瓦木石?修一座大殿可够?”刘协转头问王邑。王邑略作沉思,然后说道:“百姓们平时有储存砖瓦木石的习惯,主要是用来修补房子的。如果全部征集起来,应该能够修建一座大殿。可是,百姓们储存的砖木石头倒是可以用,瓦却是百姓用的小瓦。”朝廷有规定,吃穿住行都要与自己的爵位匹配,普通的百姓虽然可以修建瓦房,但是却不能使用皇宫的琉璃瓦,所以砖木石头能够征集,而琉璃瓦却不能。既然没有瓦面,砖木这些又有什么用呢。刘协微微一笑:“那就不用征集了,百姓原本就是用来修补房子的,征集之后他们势必无法修补房子而被雪冻。所有房子都用夯土茅草,如果谁觉得丢了面子,可以住客栈。”刘